文章:陈文茜

从天文、地理、历史、文化了解“冬至”这个二十四节气里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气。

冬至的天文地理
中国人自古都是以阳历和农历这两种历法来参考生活作息,尤其是在农耕时代。“阳历”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规律,是固定的时间;且在自转过程当中有一个轴的偏转,所以形成了四季。“农历”则是根据月亮的规律,阴晴圆缺以及它的磁力作用,对海水潮汐的起落,对人的血液循环、情绪情致、智力发挥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也相信月亮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。所以,农历对人的灵性、精神世界都特别重要。

冬至,俗称“冬节”、“小年”、“亚岁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。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却最长的一天。冬至时,太阳到达黄经 270 度,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之后直射渐渐北移,北半球过了冬至白昼会就越来越长,阳气则开始萌发,所以古人称为“冬至一阳生”。虽然马来西亚并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,我们仍然可以透过认识冬至由来和习俗,学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以及自转造成的 气候变迁与差异。

冬至的历史文化
从周朝起,皇帝就会在郊坛带领百官向东南西北中五方帝君及日月星辰献祭。到了唐宋两朝,皇帝也率领文武百官去祭祖,之后还举行朝廷互拜。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冬至前后是君子安身静气的日子,所有官员都在冬至日开始休息不上朝论政,之后择日再重新省事。冬至都是落在每年阳历的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,现代忙碌工作的人们,也可在岁末期间趁机休假,和家人朋友团聚,回首过去一年的辛劳与收获,并规划与展望来临一年的生活期望和目标。

在古代冬至被看作“冬节大如年”,是仅次于新春的重大节日。诗词《冬至到》:饺子暖尽心头寒,更胜金银百十千。诗中描写了冬至一个特点—“美食养生”,说白了就是鼓励人们要好好吃饭。冬至的美食很多,北方吃饺子,南方有汤圆,都是寓意着圆满、团圆的祝愿。还有一首古詩有說:「家家淘米做湯圓,知是明朝冬至天」。

人间小团圆
冬至在古时不只是一个朝廷的节日而已,也是民间大事庆祝的节日。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有冬至過節謁祖的習俗;同时,古代人们还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预示否极泰来,所以是个吉祥的好日子。这天,家族中人齐聚一堂,依照各地风俗习惯准备美食佳肴来祭祀祖先;家族中年幼者更要向长辈请安祝福。而长者就会叮嘱孩子们冬至过后,日渐长夜渐短,正是读书拼事业的好时候,不能虚度光阴,得要勤奋好学,力争上游。中华传统冬至祭祖的形式包括上坟祭祖,或是在家里祠堂的供养,不管形式如何,都是一种表达“追思报恩”的情感。知道回馈,懂得分享,欢喜传承前人智慧与正能量,都是一种温馨、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
到了今天,中国两岸三地民间和东南亚一些华人社区还保留“冬至祭祖祈福”的习俗,也有些民众会到道场与寺院去献灯祈福与超荐先人。“灯”在佛法中代表光明与智慧,我们也可以在岁末之时通过献灯与佛接心,以法相会,祈愿佛陀慈光加被,庇佑国泰民安、疫情退散,天下苍生皆能离苦得乐。供养莲灯来超荐先人是给予往生者最好的祝福,听经闻法来化解业力,从而能够超生离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