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曾素音

我们随着生死流转,招感业力果报。所谓与生俱来的天分或者条件,是这一报身,满业的一种。因为这满业,我们有着不同的条件,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所长,包括主持人拥有的能言善辩。

能得此满业是可贺可喜的有利条件,但是,由于长期受到赞赏,可能造成自满,无法看见自己也有盲点。偶尔也会以过去的成功经验,生起傲慢心,愚痴地坚持己见,一意孤行,结果尝到了苦果。

有一次,由于时间很紧促,不想开会沟通的次数增加,自以为可以如同之前一样,独当一面,兼当主持人和主讲人,所以,我拒绝找搭档。殊不知,自己因准备时间不足和技术问题,反而导致线上活动延迟。幸好有善知识及时协助解围,这场活动才不至于难堪。

活动结束后,我觉知“自信与傲慢是一线之差” 其实就发生在我身上。当时,我的控制欲和“自以为是”的我慢,把我推到了“固执”的名单中,给自己和他人增添烦恼。

事实上,之前成功独当一面是善因善缘成熟。要好景重现,也要衡量当下的因缘条件。当别人看见我可能负荷不来,愿意分担的时候,我却不舍得放手,怀疑他人也许越帮越忙,同时也贪婪成功的乐受,所以后果自负。

再来,我坚持主持人得做足功课,不能轻敌,不能只靠临场发挥来完成任务,内容必须不离题,还要懂得察言观色。但说话很直接的我,忽略了五蕴中,人会从听闻后的感受生起反应,我的要求和期待高,转为评论时,听在后辈的心里,是不乐受,继而表现在他们沮丧生气中,生起不善的念头。

曾经有后辈在检讨会议被评论得嗔心起,一时起了不想再主持的退心。而事实上,我要成为出色的主持人,反而要以感染力和亲和力,随顺因缘,让身边的人更欢喜的参与其中,不是令对方起退心,更不是让他人因为我个人表现的门槛高,感觉庞大的压力。这是我的盲点之一。

多次以后,我反省自己,原来我没有从正式了解他们“做不好”的源头。第一眼,我就注意,甚至放大他人不足的点,而非看可意处。

要求固然好,出发点是正确,但是自己的念头是不是跟不善心相应了?我是带有苛责的口吻吗?听过林琼兰老师的一场分享后,我的确有所思考。真话就是实话吗?真话就该说吗?还是那只是“我以为”的真话?是我自己“认知的真话”?事实上,从缘起的角度剖析,“真话”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可能性。所以,我是不是也在用过去的记忆(他们过往的疏忽),给他们贴标签吗?

我怎么没有悲心的先了解对方面对的挑战或困境,没有喜心看见对方的付出,舍心看见活动结束了,该出现的果报自然出现,反而纠结于他做得不足呢?

我应该做的是先随喜赞叹他,愿意承担主持的愿力,再提供建议性的改进方式。我更应该慈心祝福他,不会因为这些建议而感到被攻击,不会感受到敌意,嗔心不起。

总的来说,我没有什么好骄傲的,在主持这个行列里,我根本也挤不进什么国内排行榜,只是一个曾经以此维生,因着广播界的经验,能把主持做好的其中一人而已。因缘不具足下,我不是一个主持人,这个主持行为现象不会成立,即“无我”,所以,我得先消除我慢。后来有一场访谈,真的彻底让“我”崩溃。

当时,嘉宾是业界的红人,有非常大的粉丝效应。开场时,我先花了点时间,把我陪伴至亲跟死神插肩而过的事带出来,希望让整个对谈变得更扎实,让人得以感同身受。然而,此举没有被一位粉丝接纳,通过高层的私讯,我收到该粉丝的评论,影射我抢了主讲者的光。我当时继续一副正定的主持,但接下来放弃了对谈方式,改为访谈。

线上吸引了历史性新高的人数,可是,活动一结束,我马上崩溃的哭了。我心中有委屈,内心有股声音:“难道我的经历,不值得你同情,你就是来追星的吗?”我为了节目做了那么多功课,看了无数的访谈,都被你否定了!”。我赫然发现,当我无意或有意否定后辈的努力时,后辈心中就是这种不乐受。

虽然后来认识我的朋友,挺我说,我的故事,他们非常感动,甚至感同身受,别为了一个人的评论而沮丧。但是最后让我转念的,是黄俊达师兄说的那句:“永远记得三宝是主角”。

是的,我不是主角。个人化确是某些主持人的风格,甚至成为被追捧的星。但是,在佛教道场,记住每一场活动,是为了给所有人看见佛法的力量,三宝最吉祥,三宝是皈依处,要以利益众生,摄受众生为目标。

一连串的经验发生后,我“剖析”到最后,除了“用生命影响生命”,我也以“无我”作为自己修行的方向,当一切都不是我的时候,自然能舍,也更愿意法喜成全或者成就他人。2月底的主持,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修“无我”的法喜。

一如既往,我做了功课,跟嘉宾开过会,也跟搭档讨论和分担访谈内容,准备完整的主持稿,把单元跟单元間的串场,宣传事项、总结等都写好了。我带着修“无我”的愿上场,祝愿我的搭档和所有幕后的义工无碍。结果,我心想事成,我的网线竟然在活动开始不久卡了。本来就对课题有所掌握的搭档,除了圆满自己准备的部分,有了我之前准备好的稿,他在镜头前不见一丝紧张,淡定的串场,直到我在下半场回归。

当时,我没有对网速卡的事件起嗔心,反而是非常的法喜,因为我不再是那个想要被赞叹的人,而是沾拍档光的人,舍心看待自己退场的因缘,成就他借力发挥,把主持做好。后来,他甚至受邀成为下一场的主持人。

搭档问我有何评价,我法喜的赞叹他愿意在突发时承担,感谢他对彼此的信任,感恩他悲悯我的处境。下一场,我其实也在线下,继续在活动进行时,给他一些指引。

4月份,我参与了一场主持人培训后,我继续“用生命影响生命”,带着一位新人上阵,帮助她学以致用。我们一样把所有前期工作做完,一样让普贤菩萨当主角。

这次,我修习摄受人心,不看她不足之处。纯粹从教导的角度出发,多次确认对方是在无压力下,学习掌握整个流程的铺排,控场和总结,再把发挥的机会留给她。

直播当晚,偶尔我会在空气突然安静时候救场,但也允许一些时候出现安静,不带嗔心,也不心急的等待。让新人明白,原来这个叫Dead Air ;让她自己说出,原来自己有慢半拍的状态。这样一来,她自然就学习了起来。

活动前后,我都随喜赞叹她愿意挑起大梁的勇气和承担力,慈心感恩她愿意广修供养,利益众生的法布施。我们都尝试如说修行的落实普贤十愿。

以慈悲喜舍成就他人,可以用在任何人际沟通与协调上,愿学佛者皆能常与四无量心作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