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曾素音

图片来源:http://www.yufotemple.com/view/271

从佛陀开示的佛法,到如今的电子经文版,佛法的流传方式,从口传,来到了数码下载。

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与其南方之前,依南传《岛史》记载,公元前一世纪时,比丘们为了便于弘法,以僧伽罗文,把经典刻在棕榈的叶子,既贝叶上,以免圣典散佚。而后,大乘的贝叶经则有梵文版本。至今,贝叶经除了是佛教弘传上的原始记录,亦成为古文物的珍藏品。

基于佛教初传入中国时,印刷术还未昌明,佛经的弘传,靠的是纸墨。因此,佛经与中国书法,结下不解之缘,抄经或写经成为一种让法久住的流通方式,在汉传佛教弘传中,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。

根据佛光抄经堂的资料,除了东汉开始,佛经翻译是以笔墨书写之外,其实从六朝、隋、唐到宋、元、明、清以及近代、现代,都有不少寺院僧侣是有名的书法家,以抄经为媒介,接引文人、士子皈依佛教;而欢喜敬重佛经圆融精妙文句与思想的士大夫、文人墨客,甚至是帝王将相等,又以书法抄经供养、受持、思维、修习等,助扬佛法,所以产生了不少抄经的书法名作。

当中包括王羲之书《佛遗教经》;柳公权书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等;智永禅师书《法华经》;南唐后主李煜书《心经》;苏轼书《华严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圆觉经》等;宋高宗书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;林则徐书《阿弥陀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大悲咒》等;弘一大师书《华严经》、《心经》等等。六朝以来,大的寺院盛行建造经楼,来珍藏写本经卷,只可惜,这些瑰宝绝大部分都没有被流传下来。

事实上,许多大乘经典都鼓励抄经,如《法华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地藏经》等提及受持、读诵、为他人解说和书写,让佛经普遍流传,让众生依教奉行,正法久住的意义与功德。

抄经时,如果真心投入,抄经本身就是修行,用俗话说是修身养性。若更上一层楼,还能借抄经,实践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

首先,将字体工整的经文与人结缘,弘传佛法,常转法轮,并且将抄经功德回向给众生,都是最好的法布施。

抄经时,我们端身正坐,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,此时身、口、意,全与善心相应,保持清净心,不造身口意恶业。与此同时,心中生起的是愿众生皆能远离贪嗔痴妄想,能亲近善士、听闻正法,如理思维、法随法行,即是持戒,亦是长养利他的慈悲心。

回到字体工整,抄经得避免写错字、脱漏或重复,不应半途而废。如果是短的经文,更鼓励腾出时间,一气呵成写完。这股不被嗔心、痴心妄想或懈怠带走的耐力,等同修习忍辱。当我们能把这种毅力,带到生活上,做起事来,也能事半功倍,获得最大的效益。

再来,要是把抄经当成每日或每周的定时功课,持之以恒,不仅写的字越来越工整,看了心生欢喜,同时也增强自己求上进的精進心。

当笔与纸的接触、心与手协调时,我们是从身动,导向心静与法喜。抄经定力的培养,犹如动中禅。当我们常训练自己如此保持安稳时,觉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。种种杂念生起时,会觉知,就不容易被外境影响和牵着鼻子走,更可能达到一心不乱。不乱的心就是「定」,这就跟六度的禅定相应。久而久之,这定力融入生活中,我们也容易觉照自己贪嗔痴的不善心,就可以减少烦恼。

抄写之际,我们得把佛经的一字一句看得清清楚楚,一笔一笔对佛经和佛陀生起恭敬的心,并且借此机会,了解经文的意义,生起求法欲,深入经藏,进一步的探索其深远的教理,智慧增长,远离颠倒梦想。如同圣严法师说的,渐渐地跟所抄的经义身心相应,化合为一。

无着菩萨也说抄经有五种功德:可以亲近如来;可以摄取福德;亦是赞法亦是修行;可以受天人等的供养;可以灭罪。所以抄经被认定是受持经典很好的方法之一。

那该怎么抄经呢?在抄经之前:洗净双手、端身正坐、收摄身口意。合掌三称“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”,投入抄经前,再称念《开经偈》

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
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

抄经完毕后,合掌称念《回向偈》。待抄经纸晾干,可自行保存或与亲友结缘,或者供养在佛堂。及时清洁笔和墨碟,归置本处。抄经功德圆满。

不管你抄经的动机是什么,抄经不应执着抄经的功德,更不是为了抄经功德而抄。净空法师告诫说:“不要有意想求果报,心不清净,此意就是障碍,有求就是障碍。相信因果,就不妄求”。抄经关键在清净心,心定生慧。所谓水到渠成,安定身心的抄经,其功德自然借由因緣和合而生。

此刻,我脑海中再度浮现了这几句: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但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”。这个与疫情同在的佛陀日,愿你了解抄经的真实意,身心自在!

今年佛陀日有疫情同在,要如何度过一个吉祥的佛陀日呢?让自己静心、身口意清净,我们一起誊写《心经》吧!

报名表格:
https://www.sabs.org.my/2021caligraph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