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曾素音

中文字里,「忙」与「盲」都带着「亡」字。忙是「心死了」;盲,是「眼睛死了」,等同于瞎了。

很多时候,我们正「忙得要死的」时候,别人邀请我们参与其他事,会听会见有人用福报不足来推搪,或者业障深重来表达遗憾,事情就此打住,没有下文。为了不留遗憾,我们也许会以承诺对方来安慰自己,比方:“当我「有时间」的时候,我会去做”。就如同我们告诉自己:“我「有空」就会做早晚课或静坐”;“等我哪一天放假了,到大自然去,跟大自然同在时,就可以好好禅修”。

配合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:「让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成为事实」,我们就来谈谈,究竟是福报不足,业障深重而无法把事情做好,甚至是做更多的事,还是我们忘记了保持觉知,修习正念与转念,来突破「忙」与「盲」呢?

首先,我们来看忙死了。「心死了」,好比心智失去了功能,敏锐的觉照能力、清晰的辨别能力、理智的判断力起不了作用。「眼睛死了」有如眼前一片漆黑,搞不清自己的方位,认不清前进的方向。

我们再来看福报不足或业障深重。我们不否定往昔所造业在因缘具足下,在这一世成熟,让我们领受果报,但是我们也清楚知道,一切果报源自于我们自己造下的业。意思是说,我当下的每个起心动念是善是恶,都会影响我造的下一个业,以及接下来的果报。

再来,生死与烦恼流转的因缘架构是复杂的。诸果依靠诸缘的聚合而生,是一组的缘,产生一组的果。没有单独的因,能够产生单独的果;同样的,也没有单独的果,源于单独的因而生起。这说明了,即使背后有我们看不到的因缘,我们还是可以从「制造善因」下手。因此,果报虽如此,但只要我们当下保持正念与转念,「心和眼睛不死」:不让心失去觉照能力,不让自己搞不懂前进的方向,我们其实可以自在地,用比平常更快、更精准的速度,来完成我们手头上的工作。不仅如此,还能腾出时间,去做更多的事,比如处理家事,陪伴需要帮助的朋友,布施、禅修等等。

每个月初,我都立下目标,把该月的时间表排好,给每个事项足够的时间去完成。但我永远无法预知哪一些突发事件会出现,哪一些事情延期或提早,哪一些事情演变成另一个版本。因此,我允许自己学习去觉知过程中的无常苦无我,来让事情最终能圆满落幕。

比方说,上个月,我翻译好的稿件,发回来的时候,发现非专业审稿人给了好多意见,诸多修改的句子也不合文法。脑袋于是出现:“哎呀,我已经够忙了,怎么还要面对非专业人士的挑战,又要花时间去跟他和团队解释!”。
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bmJAXAz6ads

关闭邮箱后,我觉知不善的念头生起,看见瞋心,不乐受生起。于是,我安住于正念呼吸,往内观诸缘的聚合。「我就是不想接受事情节外生枝」,「我讨厌花时间处理」,「担心时间又少了」等概念,都源自于「我无法掌控无常」,「我不喜欢被否定的不乐受」。我更看见自己的慢心生起,看见「我」的分别心在作祟,「我」在不平等看待他人,高傲地认为「我需要去教育他」。

觉知以后,当我在回应时,我接纳公司需要找一个人来审稿的既定作业程序,抱着随喜对方愿意花时间来审稿,用感恩心去看一字一句,而不是推卸给自己福报不足,诸事不顺。当我看到对方更好的建议时,我在评论贴纸上写着:“谢谢提供更好的诠释”;看到语病是,用成悦意相与平等心,分享论点。我让自己同时也上了一堂正念、正思维、正知见的课。

于我,越看见自己“忙”与“盲”,心里苦的时候,越要提起正念去加以觉知,转起善心,积极处理,让更多的支助善业成熟,让它变成一种惯行。这总就比让自己“掉入”福报不足,业障深重的“陷阱”中,不积极回应,不了了之或就此放弃,来得更有动力。换言之,我纯粹接受果报是如此,但,事情来了,就直下承担的去处理。谨记态度和行动是可以改变的,推动善业与不善业的成熟,就在一念之间。

另一方面,我也意识到,好多时候,人潜意识倾向不让自己闲下来,总是要忙点什么。一旦没事做,就会去攀缘乐受,说穿了,有时也是渴望逃离苦受。我们习惯性在等待的当儿,拿起手机刷脸书,刷YouTube等,很容易就被牵着走,时间也就从指缝中流逝,懈怠成性。我们却从不因懈怠而责怪自己不去学习正念呼吸,不去觉知呼吸的深浅、长短、快慢,不去学习觉照内心的活动。当自己没有珍惜当下,培福植慧的时候,我们反而不去想起福报不足,业障深重。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?
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FPt10LXK0cg

我非常感谢禅师不断提醒「无常苦无我」的同时,让我们深切的明白心态的重要性与习性的蒙蔽。「想要禅修的时候(精进时)禅修,不想要禅修的时候(懈怠时)也要禅修」,皆因修行只有精进与懈怠之分,唯有积极修行,自己自然就会越来越清明。

此时此刻就问问自己:“定下目标后,你有没有提起正念,不被习性绑架,保持热忱,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件事呢?”